今天來圖書館看到<明日閱讀>這本書,內容講的是學校有在執行的「身教式持續安靜閱讀」,也就是所謂的「課堂MSSR」的情境。記得我來到艸早水累渡假村第一年,學校就在推廣這個活動了,我也不知道來龍去脈,或許在我來之前學校就已經準備好一些相關的配套,我今天就書中的內容來跟大家分享一下,這裡不是要去批評學校執行的成果,只是要把大觀念原則做個紀錄,如果有雷同,純屬巧合喔~~在這裡還是要跟大家說明一下,針對現況批評沒有甚麼建樹,只會造成校園的分裂,給予實質的建議以及方式,才是對學生有幫助,教育的主體是學生,學生好了,整個學校就自然而然強大了..........。
課堂MSSR的成功要素如下:
1.以身作則的力量:「身教」是課堂MSSR最重要的成功要素。整班同學一起安靜的閱讀,這是「境教」。身教加上境教,這是很大的力量。
2.建立安靜的閱讀環境:(1)教室必須保持安靜(2)老師停止手邊的活動(3)一次可以拿三本書
3.持續建立閱讀習慣
4.尊重自主閱讀
5.建立班級書庫:(1)先由學校圖書館支援(2)向家長募捐(3)不斷更新與補充書籍(4)班級圖書管理需容易、簡單(5)每天從家裡帶一本書
6.耐心處理特別的學生
7.聊書與推薦書本
8.校長示範閱讀
       口試訓練我「理論在前、理性分析、感性結尾」,看完這本書,我會站在一個比較客觀的立場來說說,以下是我的想法:
1.閱讀是種習慣:這是大部分的人都可以接受的觀點,習慣的建立是需要培養的,學校提供的這些方式只是提供一種手段,為了達成閱讀的目的。所以每位老師應該要有自己一套閱讀習慣培養的方式,把學生當作是自己的孩子,如果今天這是你的孩子,你會如何去培養他的「閱讀能力」呢?
2.閱讀能力就是單一能力,別無限上綱:我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坊間認為閱讀是學習的基礎,舉凡所有學科的學習都跟閱讀拖不了關係,所以你某某某科目不好,你就是閱讀能力不好,或是學校的學力檢測不好,就是閱讀活動推廣不好......,這種想法是蔓延整個學校的。各位!盡量避免這樣的論述,因為這樣的論述是很打擊士氣的。因此,我認為閱讀的能力是無法量化的,有些書可以檢測學生的閱讀能力,那畢竟只是一種「方式」,千萬不要當作是唯一的工具。(這時候又必須講到一件事,常常會有人以為魏氏智力測驗可以測出你的孩子是不是學習障礙,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,因為你犯了一個測驗上的謬誤,誤用的工具。智力測驗之所以稱為智力測驗,就是測出一個人的智力,並非學習障礙的診斷工具喔,測學習障礙還是需要用有經過信度效度考驗的成就測驗工具喔!)
3.改變是需要漸進的,而非只有開端:其實,學校有很好的環境可以推廣閱讀,老師們當中不乏有專家,學校所處的環境其實有很多校本位的課程來推廣,講到這裡,可能有些較為「資深」的老師們會馬上的潑你冷水,「學校活動那麼多,哪還有時間推這些做那些的」,我最近對於所謂「資深」、「年資」這個議題其實很敏感。說話說回來,改變是需要漸進的,我在這裡的時間不多,邁入第三年而已,對於「課堂MSSR」我這幾年看到的其實沒有甚麼太大的改變,甚至是「沒有改變」,抱歉,我這裡講的比較主觀,或許有人認為有改變。我認為沒有改變的原因是「沒有檢討的具體內容」。傳統的教學觀摩就是大家來看你上課,事後給予回饋,然後就沒了,這樣的教學觀摩其實較流於形式,老師們通常只想趕緊了結這件事情,對於自己的教學其實沒有甚麼太大的改變。我所接觸的教學觀摩,是漸進改變的歷程,第一次教學後的回饋是下次教學改變的目標,持續不斷地修正,重點不是教學的次數,而是你在教學中所得到的改變,這是需要時間的。「課堂MSSR」也是,也許可以在每學期結束或是每學年結束後,進行一次檢討,具體的檢討喔,而非只是封閉式的問答,例如:1.你覺得推動MSSR活動好不好?是否有需要改進的地方?2.針對未來的MSSR活動你是否有建議?......這樣的答案其實我都可以預見了,就是「好!否!否!」,真的是不曉得好在哪裡?否在哪裡?
4.能力導向>>>成就導向:現今的趨勢,你們腦中一定馬上可以想出很多,例如:實驗教育、全校化、科技學習、領導人才的培養......太多太多了。我想要說的是,你們有幫孩子準備好這些能力來面對未來的趨勢嗎?成就為導向的教育觀念需慢慢轉型,學校裡面充斥這「比較」、「得分」......太多太多的表面功夫了,我不是說表面功夫不重要,但是我一直都認為是內容的比例應該多放一些,我相信有很多老師們都有這樣的觀念,但是執行的真的太少,用以前的方法來教導現在的學生是這些老師最習慣的事情了,因為不需要改變,但是需要你改變的時候,你就可以講出一大堆的理由,扯到家長、學生,說甚麼我其實不會在意要改變,我擔心的是我的家長們的意見.........這不就是你當老師該做的事情嗎?就是像要當個牧師,將這樣的觀念傳遞出去,讓更多的人懂教育,而不是害怕擔心去面對麻煩,你越擔心麻煩麻煩就會找上你......。所以講到能力導向,特教老師就是能力導向的代表(這時候你又會聽到些聲音,說甚麼你們特需生少呀,根本不了解級任老師的感受......之類的),我不敢說我真的都是以能力為導向,有時候還是需要顧及孩子基本能力的習得,但是我喜歡改變,喜歡衝突,喜歡打破框架,喜歡讓自己不斷地去改變,這也許師資養成階段給我的影響吧,以前實習時,覺得特教老師很有原則很有方法,經過磨練之後,其實這樣的原則和方法是帶有點彈性的,可以因地制宜、因材施教的,能力導向是我的理念,也是我的努力的目標。

講了那麼多,來幫大家歸納一下重點,其他的也許跟我個人的情緒有關,可以忽略,重點如下:
1.MSSR成功要素
2.閱讀是種需要培養的能力(重點是要"教")
3.改變是需要漸進的,過猶不及都不好
4.能力導向(不為考試,卻能應付考試)
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ood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